男排传奇张友生:从赛场猛将到教练生涯,他用排球书写热血人生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男排预选赛的关键时刻,身穿5号球衣的张友生一记势大力沉的斜线扣杀,将中国队送进了奥运殿堂。这个画面至今仍被老球迷津津乐道:"那球就像炮弹一样,直接把日本队的防守阵型打穿了!"时任主教练戴廷斌回忆说,张友生的爆发力在亚洲选手中堪称罕见,助跑摸高能达到3米45,这在当时简直是"反物理"的存在。 在江苏队的训练基地,至今流传着张友生的"魔鬼训练法":每天加练200次发球后,还要完成3组极限折返跑。队友王志强回忆:"有次他脚踝肿得像馒头,硬是缠着绷带打满五局。赛后队医从他鞋里倒出半杯血水,这个疯子居然还在笑。"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让他在32岁"高龄"时仍能保持巅峰状态,成为1986年世锦赛上最年长的得分王。 1990年挂靴后,张友生把激情倾注在教练席。他独创的"动态位置训练体系"打破传统,要求主攻手必须掌握二传技术。"现在球员都讲究全面性,这套理念超前了整整二十年。"现任国家队教练组组长李全强评价道。在带江苏队期间,他培养出包括儿子张晨在内的7名国手,训练场上永远回响着他沙哑的吼声:"移动!移动!排球是用脚打的!"一记重扣改写的人生轨迹
钢铁意志炼就"拼命三郎"
转型教练的智慧传承
"老张训练时总爱说,排球是向上看的运动,但胜利要靠低头苦练。"——现役国手江川在微博悼念恩师时这样写道。2019年张友生因病离世,世界排坛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斗士。如今在南京体院的排球馆,他的铜像永远保持着扣球的姿态,仿佛仍在注视着这片他深爱的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