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一夜之间,NBA大范围裁员,21岁小将并非最惨,MVP竟无人问津

一夜之间,NBA裁员潮席卷而来

NBA交易截止日刚刚过去,各支球队迅速开始调整阵容,买断市场也迅速火爆,许多球队在短短一夜之间大规模裁员。这些变动是各队根据赛季目标优化阵容的结果,目的是为剩余赛程增强竞争力。每支球队都有自己的战术需求和人员规划,当现有球员无法满足球队发展方向时,裁员便成为了一种必然的操作。被裁球员会进入买断市场,等待其他球队的青睐。通过这种方式,球队能够为接下来的比赛补充更合适的人才。

年轻球员和老将纷纷遭遇裁员

活塞队裁掉了2022年首轮26号秀小温德尔·摩尔。摩尔在活塞的出场时间逐渐减少,逐渐边缘化。球队评估后认为他的表现未达预期,因此决定将其裁掉。雷霆则做出了类似的决定,裁掉了中锋丹尼尔·泰斯。泰斯在雷霆的内线轮换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成为调整的一部分。马刺队也裁掉了雄鹿前锋小帕特里克·鲍德温。鲍德温未能很好地融入球队的战术体系,马刺因此做出了这一决策。公牛队则裁掉了克雷格和杜阿尔特等即战力球员。虽然这两名球员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但在公牛的战术体系中,他们的角色被其他球员替代,因此最终被裁。猛龙队也做出了一些调整,裁掉了冠军中锋詹姆斯·怀斯曼。怀斯曼在猛龙的表现未达到球队期望,球队决定优化内线配置,因此做出裁员决定。此外,皮特·南斯、杰登·斯普林格和雷吉·杰克逊也进入了买断市场,等待其他球队的合同邀请。

爵士队的裁员:席菲诺成为焦点

爵士总经理安吉为了保留小肯扬·马丁,决定裁掉理查德森和席菲诺。安吉的决策始终围绕球队整体利益进行。小肯扬·马丁在球队中的作用受到了安吉的高度重视,为了腾出空间和薪资空间以确保他能留队,安吉最终做出了裁员的决定。31岁的老将约什·理查德森因伤病频发且表现不佳,球队管理层最终决定放弃他。在NBA,球员的表现和健康状况始终是球队决策的核心。理查德森未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被裁也就成了无可避免的结果。

展开全文

席菲诺的遭遇可以说充满波折,但他并非最悲惨的那一个。席菲诺是2023年湖人首轮17号秀,年仅21岁。生涯中他为湖人出战了23场比赛,场均5.3分钟,得1.7分、0.6个篮板和0.4次助攻。这些数据表明,他在湖人队的机会非常有限,且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证明自己的潜力。赛季初期,湖人管理层就公开宣布不执行他的第三年新秀合同,这对年轻球员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意味着球队并不看好他的未来。在加盟爵士后,席菲诺未能在新环境中找到立足点,最终被安吉裁掉。虽然他经历了一连串的挫折,但在此次裁员潮中,他并不是最为惨痛的一个。

施罗德:三天两换队,却无人问津

世界杯MVP施罗德的遭遇也颇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他经历了多次交易:从勇士被交易到爵士,又从爵士被交易到活塞,短短三天内,他成了三支球队的“弃儿”。这种频繁的交易显示出,各队对施罗德的评价并不一致。本赛季初,施罗德在篮网有过一段高光表现,场均18.4分和6.6次助攻,成功融入球队的战术体系,成为进攻端的重要一环。但当他加盟勇士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他的得分降到了10.6分,创下了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表现下滑导致他在勇士失去了位置,最终被作为交易筹码送走。

残酷现实:即使是明星也难逃淘汰

NBA,作为世界顶级篮球联赛,竞争的残酷程度显而易见。无论是年轻球员像席菲诺,还是曾经的MVP如施罗德,若无法兑现天赋或无法适应球队战术体系,最终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联盟中,球队需要的是能够带来胜利和收入的球员。如果球员无法满足这些需求,裁员便成了必然。对于球员而言,提升自己的能力,适应不同球队的战术体系,是在联盟中立足的关键。每一轮裁员和交易,都彰显着联盟内“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这也促使球员不断努力,迎接挑战。这种残酷的竞争环境虽然无情,但却不断推动着NBA的进步与发展,保持着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11-06 16:03:45
直播吧新上线的“球员评分”功能你用过吗 吧友们来给我们提建议
青岛“体坛冬训”扫描② | 青岛公路自行车队:云贵高原中缅边境狂蹬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