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争议吹罚结果出炉:1误判待定,门将无犯规,符合预期

据泰山跟队记者透露,俱乐部赛后立即就两次争议判罚向中足联申诉。

虽然无法改变结果,但申诉具有多重意义:一是要求足协给出说法,二是维护俱乐部权益。

山东解说郑晋批评王大雷表现:两次处理太业余! 角球失球站位不当,扑点球动作不规范。

令人震惊的是,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对上海申花与山东泰山比赛中马纳法的手球判罚无法达成一致,决定将最终裁决权交给国际足联。

关于李可干扰门将的判罚同样存在争议,规则明确规定进攻球员不得妨碍门将。 这些判罚凸显了足球场上即时裁决的难度,不同角度的解读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麦麦提江

执法的12场泰山比赛中,球队仅取得3胜3平6负的惨淡战绩。 而上赛季申花主场6-0狂胜泰山的比赛,主裁判同样正是麦麦提江。 此类数据叠加本场双重争议,球迷质疑其执法存在“系统性偏向”。

足球媒体人徐江在社交媒体炮轰:“马纳法手球10000%是点球! 中超过去同类动作无一逃罚!

”他更直指裁判组可能“提前串通”,目的就是阻止泰山取胜。

大量球迷涌入足协官微留言要求公开裁判评议流程,甚至调侃“VAR成了掩护黑哨的工具”。

就在同一轮,大连英博对深圳新鹏城的比赛中,也出了个类似手球。

外援佩尼亚射门,球打在了杜加利奇手臂上。

当值主裁杜健鑫看完VAR后,果断判了点球。 这一对比更加凸显了中超判罚标准的不统一。

山东媒体甚至预测了足协的官方回应:刘洋传中击中马纳法手臂,但手臂在身体范围内未扩大防守面积,判罚正确;李可和王大雷的接触属于合理身体对抗,不构成犯规。

类似事件屡见不鲜,比如海港对阵玉昆比赛中,茹萨明显犯规却未被判罚,VAR也未介入。 虽然VAR技术已普及,但判罚标准不统一问题依然存在。

当一场强强对话的焦点从球员技艺转向裁判判罚,当赛后讨论的核心从战术得失变成公平争议,中超联赛的公信力正遭遇严峻考验。 9月12日上海申花与山东泰山的3-3平局,本应是一场载入赛季经典的进球大战,却因当值主裁判买买提江的两次关键争议判罚,演变成一场席卷足坛的舆论风暴。

忍无可忍的泰山俱乐部,在赛后第一时间收集比赛录像、裁判报告等证据,正式向中国足协职业联赛理事会提交申诉,明确要求对买买提江的执法过程进行专业评估,并给出合理解释。 俱乐部在申诉函中强调,两次争议判罚并非“尺度差异”,而是直接违背规则的错判,严重损害了球队的合法权益,也动摇了联赛的公平根基。

随着申诉事件发酵,“保花说”开始在球迷群体与足球评论圈蔓延。 有媒体人观点认为,本赛季申花在多场关键战中“受益于争议判罚”:此前对阵其他争冠球队时,申花曾多次获得“边界线附近的模糊判罚”,而类似马纳法手球、李可干扰门将的场景,若发生在申花身上,结果可能会截然不同。

2020年鲁能对阵国安的比赛,裁判两次争议判罚直接改变比分,赛后足协收到申诉函。

当时裁判专家指出:“国际足联允许合理身体接触,但中超裁判把正常对抗吹成犯规,反过来明显犯规又不敢吹”。

如今类似场景重现,有球迷调侃:“裁判可能用的是5年前的执法手册。 ”

中国足协近年尝试改革,比如公开裁判评议结果。 2024年浙江队与海港队的比赛中,主裁判判罚点球后经VAR取消,评议组专门解释“犯规发生在进攻发起阶段”的新标准。 但今年中超首轮,裁判判罚再次引发大规模质疑。 有消息称,足协将对错判裁判进行内部处罚,但具体规则仍未对外公开。

值得关注的是,VAR技术并未完全消除争议。 职业联赛管理方曾表示要“打开裁判天窗”,但现实是每轮比赛后都有新争议。 有资深球迷统计:本赛季前五轮,足协共收到7例俱乐部申诉,评议组认定1例为明确错判。

当被问及“为何相同动作不同判罚”时,足协工作人员回应:“裁判员对规则理解存在个体差异。

山东泰山队此次反应迅速,赛后立即启动申诉程序,强调判罚“严重破坏联赛公平性”。

跟队记者透露,球队已整理多次争议判罚证据,要求足协明确答复。

但尴尬在于,即便申诉成功,比赛结果也无法更改,泰山只能吞下平局苦果。

泰山官网留言板已有球迷呼吁上诉。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平局已超越比赛本身,成为检验中超裁判水平和竞赛公平性的重要案例。 泰山队在逆境中展现的顽强精神值得肯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10-28 00:22:56
湖北小伙拿下《2024中国诗词大会》全国季军!
【朴恩善】比赛数据、个人资料简介及最新比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