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追梦人】王庆广:一名共产党员的国球梦
王庆广在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 这里是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这位老人已年过八旬,他是原留村小学体育教师王庆广,就是他数十年如一日,怀揣乒乓梦想,硬是把一个村办乒乓球业余体校奇迹般地发展成为国家级乒乓球训练基地。追梦圆梦的路上,他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中国乒乓球队一次次站在世界之巅保驾护航。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国球梦!
1959年4月5日,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容国团最终战胜了匈牙利老将西多,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
“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句响亮的名言,让时任正定西兆通小学体育教师的王庆广热血沸腾,他很快在学校内开展起乒乓球活动,并通过几年的刻苦训练,成功地向省队输送了两名集训运动员。
1970年,王庆广被调到留村小学任体育教师,当时乒乓球已成为中国的国球,“振兴体育扬国威”的人生追求,促使王庆广在留村小学建立了一支乒乓球运动队。
留村,一个有四千多人口的普通村庄。在那个靠种庄稼挣工分维系生活,“不饿肚子才是硬道理”的年月里,打乒乓球怎么可能有出路,又怎么可能当饭吃呢?
有人说,王庆广的想法就像白日做梦。而他没有顾忌这些冷嘲热讽,硬是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走东家串西家,苦口婆心地动员一个个农家儿女陆陆续续地走进了这座整日乒乓作响的训练馆。
在最初的日子里,球队的训练条件是极其艰苦和简陋的。而王庆广凭着一腔热血,激励培养着孩子们的理想,让他们一点点爱上了乒乓球,并把他们一步步送上追逐梦想的起跑线。
夏天,他们赤着双脚,啃着窝窝头,挥汗如雨地练着球;冬天,寒风凛冽,破庙里没有窗户,到处都是冰凌柱,门口就吊了一个破席子,钉上去,挡着风。学生们手冻伤了,脚也冻成疮了,但仍然练得热火朝天……
破四旧了,村里要拆了大庙。可是拆了以后干什么?村里又起了一番争执。有人说要盖戏园子,有人说要学大寨、搞农业。王庆广的执着感动了村民和村干部们。留村党支部最后决定拆掉村里的破庙,为学校建造乒乓球训练馆。就这样,王庆广天天去工地搬砖,拉沙子,比盖自己家的房子还用心。终于一座可以容纳16张球台的训练馆于1973年6月正式落成。这样的“训练馆”别说在当时的农村,就是在全国的各县市也十分罕见。
为了尽量让小运动员们生活好、训练好,王庆广硬是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了一笔笔钱,给每个孩子每天买点饼干、糖果以“补充营养”。可是,由于参加培训的人数越来越多,王庆广那点微薄的工资也不够用了,他就带着小队员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勤工俭学活动。在训练之余,拾麦穗、捡棉花、套螺丝、挖水沟、办印刷厂……他们硬是凭着辛勤的劳动,挣得三毛五毛、十元八元,化成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补助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不懈的努力,终于使这支只有两名教练和12名“娃娃兵”的留村小学运动队,乒乓球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1972年冬,在全县乒乓球比赛中,一举夺得男、女团体冠军。
1975年,为了参加石家庄地区青少年乒乓球比赛,王庆广带着孩子们步行拉练到高邑西富村。一路上,大家拉着小车,推着行李,吃的是干粮、咸菜,喝的是水,累了就讲长征故事,晚上在老乡家或者附近的小学,把桌子并起来,躺一宿。艰苦的生活和刻苦的训练,不断磨练着这支队伍的意志,锻炼着他们的体魄,也提高着他们的球技。这次比赛,孩子们打得非常好,男女单打、双打全赢。留村乒乓球业余体校一下子出了名!
之后,王庆广不断地带着孩子们外出参加比赛。第一次来到北京,这个村里孩子组成的乒乓球队,就战胜了这里几乎所有的乒乓球选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这一年,留村体校被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为“全省重点业余体校”;1979年至1993年,留村体校在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届全运会上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王庆广被评为“先进个人”并出席了这四次表彰大会;1986年球队获河北省第七届运动会女子团体冠军。
在乒乓热潮席卷全国的年代,想要干出点成绩是需要下很多功夫的。除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把留村体校办得闻名全国外,最让王庆广感到自豪的,就是农村培养的孩子能够走进国家队的大门。樊建欣曾夺得全国乒协杯乒乓球比赛女子单打冠军,后成为国家乒乓球女队主力队员。成红霞7岁进入留村乒乓球业余体校,后来也入选了国家乒乓球队。她先后在第44届和45届世乒赛上,取得了女双铜牌和女单第五名的好成绩。能够为国家乒乓球队输送两名国手,并让她们绽放在国际舞台,对于留村这个中国北方的普通农村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986年,为了扩大招生范围,在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留村业余体校要到城里办分校。当时财政资金一时还不能到位,为了让学校尽快落成,王庆广采取先借钱盖房、后逐步还债的办法,硬是“厚”着脸皮,拿自己的人格和信誉作凭证,四处向亲威朋友们借钱。
在分校建设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共向私人借款十五万元。从留村到县城的30华里路上,他来回借、还钱所跑的全部路程,等于整个中国红军当年的长征路!
年过半百的王庆广在正定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1986年冬,在阵阵鞭炮声中,留村乒乓球业余体校正定城关镇分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
1989年,为了适应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要,王庆广决定在现有的留村乒乓球业余体校正定城关镇分校的基础上,再建一座设施和标准更高的训练馆——正定乒乓球业余体校,这就是后来的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的前身。
1992年5月,张燮林首次率领国家乒乓球女队到正定进行封闭训练。他们从这里出发,前往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第25届奥运会。在这次奥运会上,邓亚萍、乔红一举夺得了女子项目的全部两块金牌。
王庆广与邓亚萍 在第43届世乒赛上,国家男女乒乓球队共获得7项世界冠军,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包揽。男团更是捧回了阔别六年的“斯韦思林杯”。
王庆广与刘国梁 1994年,正定乒乓球业余体校被正式命名为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从此肩负起国家乒乓球队备战世界大赛的神圣责任与使命。邓亚萍、乔红、王楠、张怡宁、刘国梁、孔令辉、王励勤等多名乒坛健儿,都是从这里出征,荣登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的领奖台,头顶世界乒乓桂冠载誉归来。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夺得乒乓球比赛全部四项金牌的大满贯,在第46届世乒赛上第3次夺得全部7项冠军的大满贯。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已成为中国乒乓球队的“福地”和“世界冠军的摇篮”!成为他们一路相随,激情与汗水并行,光荣与梦想同在的地方!
王庆广在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指导学员训练 王庆广简介:1934年至2018年6月,男,出生于河北省正定县留村乡赵村农民家庭,中共党员,曾任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主任、中国乒协正定国际培训中心主任。
(作者:刘志凌 )
来源:e观沧海
原标题:《【共和国追梦人】王庆广:一名共产党员的国球梦》